“前期我们接到群众举报,反映你在村文化广场改造项目中存在采购账目混乱、不公开透明等问题。经过调查发现,你村的财务制度确实存在不规范问题,为防止后期出现更大的漏洞,希望你能增强责任意识,完善村务制度建设。”近日,涝坡镇纪委书记徐仕鹏与某村书记进行谈话。
县纪委监委注重抓早抓小抓日常,紧盯权力运行关键,在事前监督、经常性监督、过程性监督上下功夫,推动日常监督做实做细。
抓住“关键少数”。县纪委监委不断强化同级监督,抓牢日常监督手段,冲着班子去,盯住“一把手”,突出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,前移监督关口,在事前监督上下功夫,确保监督精准有效。加强政治生态分析,梳理问题,精准画像,强化成果运用,实现“预警”“修复”双功能。
抓牢主体责任。坚持督促与指导“双管齐下”,压紧压实全县各级党委(党组)管党治党责任,督促落实《党委(党组)运用监督执纪“第一种形态”工作细则(试行)》,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,确保“红脸出汗”成为常态。定期调度“第一种形态”运用情况,及时纠正运用方式不恰当、程序不规范等问题,确保落到实处、见到实效。
用好“四种形态”。坚持精准把握政策策略,更加注重实事求是,实现分类处置、层层防治。着眼预防“治未病”,用好谈心谈话、函询等手段,近距离了解情况、发现问题,及时提醒教育、提出要求。今年以来,全县纪检监察机关运用“四种形态”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29人次,其中,运用第一、第二种形态处置人数占比达81.5%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把日常监督聚焦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,持之以恒推动日常监督做实做细,消除权力监督真空地带。同时,深入推进纪律、监察、派驻、巡察监督贯通融合、协同联动,不断提升监督效能,使监督执纪由‘惩治极少数’向‘管住大多数’拓展。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