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公众号
当前位置 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宣传教育 > 正文

基层廉政宣讲团的“老庄”“小刘”们

来源:莒南纪委发布时间:2022-04-04

全县春季农村党员集中轮训马上就要开始,而廉政党课作为“必修课”,宣讲团收到的预约满满当当。换届后的第一年,不仅要把新精神、新论述讲清楚,更要让新任干部听进去、记得住,宣讲团的成员们都倍感压力。于是,老庄、小刘们个个提前进入备课状态。

“老庄,以你的水平,还用备课?都是农村党员,学历水平又不高。”看到老庄反复地翻案卷备课,同事们忍不住和老庄开玩笑。老庄是资深廉政宣讲团成员,参与廉政宣讲12年,年龄并不大,但因其阅历丰富,又是宣讲团的老人,私下都尊称一声“老庄”。

大家印象里,老庄经验丰富,脑子里的“存量大”,讲几堂课绰绰有余。“每年的政策都在更新,大家想听的东西也随时在变,中纪委六次全会都召开了,我们这些‘老人’要是还用那些老教案,就真成了倚老卖老了。”为了备好课,老庄专门跑了几个镇街搞调研,了解当地廉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、面临的问题等,寻找灵感、理清思路。

比起老庄的有备无患,小刘就有些“压力山大”了。小刘,90后,新任镇街纪委书记,加入廉政宣讲团仅3个月。

原来,小刘本想邀请宣讲团的资深讲师为春训授课,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“以讲促练,让自己快速进入角色”。这可难坏了小刘,但想到自己有党建宣讲员的经验,又是在自己任职的镇,情况比较了解,便咬咬牙接下了授课任务。

“小刘啊,都是镇上自己人,讲的好坏不就那么回事,没必要这么拼。”看到小刘没日没夜的看政策、翻案例、做课件,有同事过来打趣道。

“我有宣讲功底,但是廉政知识、相关的法律还不熟悉,没办过几个案子,需要案例支撑。这次我只讲一场,讲不好丢人事小,浪费春训的大好时机,廉政教育走了过场,那就是不称职了。”小刘格外重视备课。

经过紧张的备课,2月下旬,宣讲团开始接“单”授课。老庄在的课件中加了很多“身边人”、“身边事”。每天一到两场,一连讲了五天,老庄的嗓子都已沙哑,在讲台上依旧神采奕奕。

在搜集了大量资料后,小刘又找老庄“取经”,精心修改稿件。正式授课时,他讲了两个多小时,满满的干货,党员们还意犹未尽。整个宣讲团“火力全开”,一个月的时间里,走遍了全县16个镇街,为4万余名农村党员干部讲好廉政“第一课”。

“姜还是老的辣,这课讲得太好了,好多都是身边人、身边事,我一定要引以为戒。”听了老庄的课,村里的报账员深有感触。

“刚来的纪委书记,年纪轻轻的,懂得可真不少,原来听课,我老犯困,今天居然还记住了不少党纪法规,以后要多听课,多学习,避免犯错误。”一名老支书感慨道。

莒南县基层廉政宣讲团里有很多老庄,也有很多小刘。他们来自纪检监察系统的不同岗位,有的是经验丰富的党员领导干部、有的是长期奋战在监督一线的业务骨干、有的是初出茅庐却思维活跃的年轻干部……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廉政宣讲的心得,互相取长补短,创新了“组团式”“订单式”“田间地头话廉洁”等多种宣讲形式,很受当地党员干部的欢迎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,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,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。担负着廉政宣讲员的职责和使命,“老庄”“小刘”们个个“摩拳擦掌”,用心备好每一堂课、选好每一个案例、讲好每一条纪律法规,诲人不倦,将党纪党规传播到每一处基层“神经末梢”,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氛围。